清言翻了个身坐起来,见灯光朝王铁匠那屋去了,兴许是怕影响自己睡觉,去隔壁看书去了。
清言咬了咬唇,又躺下,心里胡思乱想,尽管如此,来这里以后睡眠就很规律,夜里又实在安静,过了一阵,他就真的睡着了。
他睡着之前,也没见男人回屋。
第二天一早吃过饭,来取春联的村民就陆陆续续登门了。
邱鹤年给那些人发春联,清言就在外屋和面发面,再有两天就除夕了,他准备蒸些馒头、豆包冻上,这样过节期间的主食就不用顿顿做了。
他还把成亲时吃剩的红糖找了出来,顺便蒸了几个糖包。
外头渐渐没人说话了,清言擦了手,出去跟邱鹤年一起把院里的东西收拾了,刚收完,就听见隔壁李婶家门口有人进来,李婶风风火火地从屋里出来,一口一个闺女、姑爷的迎了出去,还能听见有小孩子的声音。
一大家人在门口热闹了一阵,就一起进了院子。
清言隔着栅栏笑道:“这是兰姐和兰姐夫回来了!”邱鹤年也冲那边点了点头。
叫兰子那女子放下手里的大包小包,高兴地走到栅栏旁,惊喜地上下打量清言,冲邱鹤年道:“大郎真是有福了,瞧这小哥儿长得多俊!”
李婶在旁边道:“那可不,这十里八乡的,就数清言长得好。”
清言不好意思地笑笑,乖巧道:“兰姐好,我叫清言。”
兰子越看他越满意,隔着栅栏拉着他的手道:“清言,一会和大郎一起到家来,啊,陪姐姐姐夫唠唠嗑。”
清言答应了,说一会得空就过去,兰姐夫抱着两三岁的孩子,性子看着偏内敛,简单打了招呼,也进屋去了。
清言和邱鹤年估摸着时间,等午饭时候过去了,才拎了东西去了隔壁李婶家。
进屋时,果然饭已经吃完了,李婶和姑爷在厨房收拾,兰子正给小女儿一勺勺喂饭呢,不过这孩子显然不大买账,绕着凳子跑来跑去,好半天也吃不了一口,给兰子气得够呛。
见他们过来了,李婶忙打发姑爷去陪客人,自己忙着泡茶端过去。
兰姐夫招呼邱鹤年坐在窗边的八仙桌旁,两人都不是多话的人,坐那有一搭没一搭的聊,倒也都不尴尬。
兰姐则叫清言进了里屋,关上门指着小女儿低声道:“都是我婆婆给惯的,天天不吃饭,瘦得跟猴儿似的!”
清言笑道:“哪里像猴儿,多漂亮的闺女啊!”说着,他从胳膊提着的篮子里取出个小布袋,从里面掏出个银镯子,蹲到女孩面前给她戴上了。
兰姐见了一个劲儿说使不得,清言坐回椅子,说:“怎么使不得,这么好看的闺女就得打扮得漂漂亮的!”
门板响了一声,是李婶进来送茶水,一眼就看见了外孙女小手腕上的银镯子,马上就明白怎么回事了,嘴里责备着清言外道,眼睛里却全都是高兴,拿着孩子的手腕子看了半天,直说这镯子做工好,精致又亮堂。
李婶没说几句话,就又去厨房忙活去了。
清言把篮子里还热乎的糖包拿出一个来,叫那还围着凳子不肯吃饭的孩子过来,掰开糖包给她看,红糖化成了水一下子就流了出来,清言赶紧撕了一块糖包的面团部分蘸了上去,递到女孩面前道:“来,张嘴,尝尝看。”
这孩子觉得挺新奇,乖乖张了嘴把那块甜面团吃进去了,吃完了眼睛一亮,“还要。”
清言笑着把剩下的糖包递给兰姐,让她一口口喂孩子,这次不围着凳子跑了,老老实实坐凳子上把糖包吃完了。
兰姐自己也撕了一块尝了尝,夸赞道:“清言的手艺真好,这糖包蒸的又香甜又松软,好吃。”
清言自谦,“就随便瞎做。”
兰姐说:“我做饭就不行,家里都是公公和他掌勺,”她指了指屋外的方向,“我娘的厨艺挺不错的,可惜我一点天分没遗传下来,兴许是像我爹了。”
清言说:“李婶做什么都好,我就没见过她不会的。”
兰姐挺骄傲,扬着脖子说:“那是,我娘以前是在郡上老爷家的府里做过事的,伺候那家的大小姐,那可是紧俏的好活,没点能耐根本靠不上前的,那时候可老风光了!”
清言纳闷,“那后来李婶怎么来了咱柳西村?”
兰姐晃了晃手,“还不是我爹,他在老爷家当先生,当了没几天看上我娘了,就把我娘给拐到老家这里来了。”
闻言,清言怔了一下,说:“秦叔不是卖皮子为生吗,原来竟是读书人吗?”
兰姐说:“他就是读书人,前些年村里的孩子都是他教的,他走了以后,那位张先生才来的,卖皮子就是做个闲暇时的小生意,多些赚头。”
从李婶家回了家,清言脑子里还在琢磨,兰姐脸侧的那列字一个劲在他脑仁里晃,“秦兰,南惠县知县秦凉川与李喜珍之女,仁和堂少东家任孝之妻。”
这是他见过最长的人名简介。
“秦凉川原来是读书人,那他当